• 产品
  • 新闻
搜 索
  • 产品
  • 新闻
搜 索

与“恶魔”搏斗的他,4年打造了一家10亿美金公司

  • 时间:2016/3/24 15:59:25

  • 阅读量:

名”。“竞价排名是逆选择”,叶大清说,只有骗子公司才更愿意出高价,把自己推上搜索首页。他说,一些媒体的P2P排行榜,只看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完全无视背后风险,e租宝就是一个例子。
 
做金融,就是有所不为。
 
叶大清经常点开他4年前的A轮融资商业计划书——他对融360早有规划,从搜索、产品内容切入,最终演变成交易和服务平台,布局大数据。快5年了,如今的融360和他当年的布局相差无几。他时刻在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很多时候,金钱和诱惑能改变一个人。市场也在验证叶大清的选择,和他一样做金融搜索平台的玩家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选择迅速变现之路。
 
以下为叶大清对i黑马的口述。
 
富人也缺钱
 
无论穷人、富人还是中产阶级,都缺钱,这是一个刚需。当时我们分析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情况,就觉得应该从贷款开始。在中国,在银行借钱挺难的,传统金融业不是很发达。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就这样在华清嘉园的一个三居室里做了出来
 
记得当时我一个在深圳工作的表弟在老家买房,80万的贷款60万的利息,我妈觉得很贵,问我能不能便宜点,我说缩短贷款周期。但我那个表弟不乐意,那样他付不起月供。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同一笔贷款,不同的人对银行的需求不同。
 
融360解决的恰恰就是这个问题,从用户角度个性化地推荐贷款产品。当时我们搭了一个搜索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推荐平台,在推荐的过程中,把用户需求和金融机构的风控结合在一起。金融产品是一个非标产品,用户需求不一,金融机构的产品及对客户的资质审查也不一。这最终体现在不同资质的人,贷款额度、贷款利率等不一。
 
第一款产品上线前,我们几个创始人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我们跟一些金融机构谈,如果有一个产品可以给你对接已经筛选过的客户,你愿不愿意。最早的时候,一些银行的部门是不愿意的,他们说自己有中介、有销售,为什么还要用你。后来我们找到了平安银行,还有宜信等一些P2P公司,解决了B端问题,
 
在融360这个模式下,用户是免费的,我们向金融机构收费。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我们是它的营销及销售渠道;二,我们是一个大数据风控服务平台。我们把用户利益、金融机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绑在一起。
 
我想用一个比喻,融360是做冶炼的。互联网上申请贷款的各种各样人,就像一个巨大的矿。金融机构有它特定用户的需求,有些需要金矿,有些需要银矿,还有些需要铜矿或是稀土矿,这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错配或是不匹配,效率极其低下。融360在其中,通过推荐系统、风险定价系统,把这些矿石拿过来做筛选,然后再推荐到不同的机构去。当然,金融机构当然也可以自己去买矿,只是他只留下自己需要的金矿,而浪费了其他的银矿、铜矿、甚至稀土矿。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的效率可能更高。
 
还有一点,我们是一个不断优化的推荐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导流,可以理解成我们是催化剂。中国一句老话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融360就是根据你的个人资质及需求,帮你匹配相应的金融机构端产品。
 
防骗贷,机器比人靠谱
 
在这个产业链里,我们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通过提供这些服务,再造价值链。
 
贷款申请里或者信用卡申请里肯定是有骗子的。但在线上,有一个好处,我们知道他是从哪个渠道来的,哪个手机ID,哪个机型等,这背后的大数据分析是能够提前预警的。在预防骗子这一点上,线上其实也比线下要好。有一些贷款机构,线下门店的业务员或者信贷员,为了完成业绩拿到奖金,可能会串通一些贷款经纪人,这些线下骗子其实比线上骗子更难抓到。
 
我们的风控模型结合了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维度,去判断这个人是骗子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觉得这个人的真实性及风险都没问题,可能就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极大地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现在还有一些互联网平台,比如电商,会根据你的消费记录、收货地址、银行卡及其他一些身份信息,来做一个综合判断。
 
从中期和长期来看,结合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在消费金融、消费信贷方面的价值可能会越来越大。只有通过风控技术,才能推动普惠金融。一些传统银行,它们为什么不做五百块钱、五千块钱、五万块钱贷款?因为现有的体系、流程不支持,他们批一个5万、50万或者500万的贷款,流程差不多,这个明显不经济。
 
现在很多小微贷款、个人贷款,额度在一万以内的,90%以上都靠模型和机器做决策,只有10%以下靠人工判断。金额越小、数据越多、场景化的情况越高,这个模型价值就会越大。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我们最近看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高于银行网点柜员的识别能力。在大数据时代,算法、机器肯定要比人要强。
 
大量小微企业主为何拿不到贷款? 
 
中国金融业,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过去几年,我们发现每个月都有1亿次的贷款搜索,上百万的贷款申请,但还是很多人找不到产品,或者找不到合适的产品。
 
比如中关村大街上、地下可能就贴着一些找贷款,打138xxxxxx什么的小广告,那个可能是贷款中介。他如果帮用户拿到贷款,肯定要收中介费或者手续费。我们的平台不是中介。但我们产品上线一年以后,挂了一个中介产品。
 
尽管中国有几十万个银行网点,上百万柜员或者信贷员,但金融底层产品不够多,大量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小微企业主拿不到贷款。拿不到钱的时候,这些人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借高利贷,或者去骗;二是通过中介。我们用过用户调研也发现,不上中介,有些用户根本拿不到钱。有了中介,至少能够帮他门拿到钱,甚至比其他(渠道拿钱)更便宜。
 
整体来看,一二线城市融资成本远远低于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此外,中国老百姓的贷款需求是多元化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需求和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城市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说中介对用户是有价值的。但我们会做风险提示,给用户一个选择权、知情权。至于你最终选的是中介、银行还是小贷公司,那是你的自由。
 
如果互联网金融能够让老百姓、小微企业主在田间地头,就能快速方便地获得低成本贷款,这也是一个增量市场。就像电商普及到村镇,以前农村人要去供销社或者小城买东西,现在可以在淘宝上买东西。以前老百姓需要几百块钱或者一两千块钱买种子化肥,贷不到款,只能做民间借贷,今后几年的发展,完全有可能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或者创新型的消费金融公司能够给农民做一些基于数据、风控模型的快速贷款审批。
 
此外,还有一些农民、小微企业主,他们从传统渠道拿不到钱,那我们可以帮他们提一个额度,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建立信用,信用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互联网和金融一起做恶,就核爆了
 
融360最早的时候叫融三百六,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金融平台,满足老百姓借钱、信用卡及理财的需求。只不过从战略上,我们最早从贷款开始。我们第一年上了贷款,第二年上了信用卡,第三年就上了理财。这是一个方向和节奏问题。
 
对于金融机构及平台来说,理财端和贷款端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贷款,做风控的是金融机构,用户其实可以完全放心。理财则是老百姓自己决定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到底决定存银行还是买理财或P2P,(自己要承担风险。)
 


1 2 3